各位代表,同志们:
受学院党政领导班子的委托,我向大会做学院工作报告,提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提出意见。
一、2009—2010年工作回顾
一年来,学院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以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为主题,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了学院发展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在福州大学和董事会的领导和支持下,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学院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师资力量明显增强,教学条件得到改善,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各项事业健康稳步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院专业结构不断完善,招生和就业取得明显成效
2009—2010年,我院新增工程管理、音乐学、通信工程、网络工程、广告学5个专业,学院专业总数达到了20个。2009年学院招生1680人,现有在校生5834人;2009届毕业学生886人,毕业率为96.20%,学位通过率91.52%,就业率为92.8 %。
2、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一年来,学院加大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的投入,加快教学和实验用房、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办学基本条件建设。在预算内增加教学经费,力争今年达到生均5000元的标准。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完成了8900平方米的两幢学生宿舍楼的建设工程;完成了学院音乐艺术中心和学术报告厅的改造工程;完成东区六楼餐厅扩建工程,增设各地风味小吃10多家;增加多媒体教室10间;建立了基础心理实验室、建筑材料实验室、信号与系统实验室、电气实践实验室等9个实验室。力学实验室、网络工程实验室、金融证券实验室和ERP沙盘模拟等6个实验室正在建设中。
3、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突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学院围绕培养“夯实基础,强化能力,多样选择,重在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强化实践教学,扎实有序地推进教学改革,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一是以精品课程建设为载体,提高教学质量。2009年6月,我院法律系《民法》课程荣获2009年省级精品课程。2010年4月,我院经济系郑秉秀教授、法律系陈训敬教授、林发新副教授分别主持的《货币银行学》、《诊所式法律教育》、《商法》三门课程被评为我省高校省级精品课程。目前,我院省级精品课程总共达到5门,院级精品课程共9门。精品课程的建设,作为我院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二是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秩序。学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始终把教学作为中心工作来抓,按照“规范教学管理,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坚持期中教学检查制度、督导组听课制度、学生教学测评制度、学生教学座谈会制度、同行教师听课制度,不断加强和规范日常教学管理。本学期针对去年教学检查中的薄弱环节,重点检查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实习文件、毕业论文,发现问题,加强整改,为迎接教育部教育工作合格评估做好准备。学院重视教学督导工作,充实加强教学督导力量,切实发挥督导组对教学过程全方位的检查、指导、评价作用。
三是突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强化专业技能培养。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学院出台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习基地建设也取得新的进展,学院分别与福清冠捷电子有限公司、福州明一乳业有限公司等38家单位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各系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第二课堂活动已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法律系的诊所式法律教学与法律援助站、工商管理系的“职业经理人”大赛、商学系的《商务技能证书》及营销策划大赛、经济系的“小经济学人”大赛、会计学系的理财杯和金算杯竞赛、人文系的公务员模拟大赛和心理健康月活动、外语系的外语节和英语角活动、计算机工程系的计算机科技节活动、电子信息工程系的电子设计大赛、土木工程系的测量水准和建筑制图技能大赛等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搭建了创新实践能力的展示平台。在“NEC电子杯—200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福建省赛区中,我院学生获得二等奖2名、三等奖2名;在2010年“顶点杯”全国大学生程序设计邀请赛暨福建省首届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中,计算机工程系三位同学荣获铜奖的好成绩;在福州大学第五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中,我院人文系07级同学荣获第二名的佳绩;我院的计算机一、二级通过率和英语四六级成绩一直名列全省独立学院前茅。
四是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2010年3月—至今,学院开展以“抢抓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机遇,推进学院新一轮创业发展”为主题的教育思想大讨论。全院师生围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文件精神,通过讨论会、座谈会、报告会、社会调研等形式,进一步明确学院的办学宗旨:为社会培养身心健康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战略目标:创百年名校,第二个十年通过两个评估,上一个台阶;人才培养核心价值:责任、真实、阳光 ;办学定位:精细化、人文化、个性化。各系在总结办学经验基础上,均提出了各专业的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目标与特色。
4、教师结构不断优化,教师素质显著提高
教师招聘及职称评定情况。2009年学院招聘专职教师39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37人(其中具有海外留学经历3人)。专职教师职称结构日趋合理,2人被评为副教授,15人被评为讲师。
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与业务能力不断提升。在严格执行各项教学管理制度的同时,学院不断加强师德教育,通过师德论坛、师德师风评议以及撰写师德论文等活动培养教师良好的工作态度,不断增强师德教育的时代感和实效性。2009年11月中旬,学院举办了首届青年教师“最佳一节课”竞赛,为青年教师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经验、切磋教艺的平台,共有有12名教师参加了竞赛,基础部俞超群老师获得一等奖。俞超群老师和林翔宇老师代表学院参加福州大学第十一届青年教师“最佳一节课”竞赛,分别荣获三等奖和优秀奖。
修订完善规章制度。学院设立了“教学优秀奖”和“师德楷模奖”,制订了《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实验员管理办法》、《学术交流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修订完善《教职工招聘与聘用工作管理办法》、《教职工进修培训管理制度》以及《高等数学和公共英语任课教师的奖励办法》等,为教职工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
5、加强科研工作,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学院重视教师的科研工作,出台《福州大学阳光学院中青年教师科研基金管理暂行办法》,提供书报费,开通福州大学电子图书馆VPN账号,为教师科研工作创造有利条件。2009年,我院教师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共发表论文65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奖励科研经费99600元。外语系成功申报1项福建省社科项目。同时,学院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努力服务海西先行区建设,分别成立了法律教育研究所、软科学研究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所、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研究所、休闲经济研究所、海峡西岸产权会计研究所和计算机应用研究所。人文系软科学研究所承担了马尾区“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等多项课题;工商管理系杜苏、潘津、范太胜和郑成功等四位老师作为入选专家参与福建省政府首届质量奖的评审工作;商学系王秉安老师参与“平潭自由贸易港岛”研究,获福建省社科联优秀建言一等奖。
6、夯实党建工作基础,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第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2009年3月到9月,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省委、省委教育工委、校党委的安排,我院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活动以“坚持科学发展,加强内涵建设,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以“为顺利通过独立学院考察验收做贡献”为实践载体。学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狠抓落实,学习实践效果显著,解决了诸多师生员工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增强了师生员工的凝聚力,促进学院的科学发展。
第二、认真贯彻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学院党委认真组织全院师生学习贯彻胡总书记在闽讲话精神,以“忆红色精神,建和谐海西,两岸携手共创美好未来”为主线,以促进海西建设、弘扬革命传统、两岸和平统一、抓机遇促发展等四大专题开展教育活动,把思想统一到胡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激发了广大师生促进学院发展、服务海峡西岸经济社会发展的热情。
第三、加强领导班子和党务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坚持党委与学院董事会的协商沟通机制和党政领导联席会议制度,党政领导及时协调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精干高效的党务工作队伍。学院加大党务工作者院内外交流力度,派出优秀学生党支部书记参加思想政治工作培训;邀请福州大学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徐宏志同志来我院参加党建工作座谈会。
第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建工作基础。一是努力推进学生党员质量工程建设工作,修订并完善《学院入党启蒙教育制度》、《学院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审查标准》等一系列发展党员制度,切实提升党员质量,学院党校连续2次荣获福州大学优秀组织单位称号。一年来,共发展党员271人,其中发展教工党员3人,预备党员转正236人。二是加大培养力度。基本实现教工支部建在系上、高年级学生党支部建在班级上,共成立了7个高年级班级党支部。三是重视党建工作载体建设,不断创新党支部活动方式,积极开展“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2009年9月,我院法律系教工、学生党支部开展的“服务和谐海西建设,法律系党员在行动”法律援助立项活动获福州大学2006-2008学年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优秀成果一等奖,工商管理系学生党支部开展的“阳光行千里,真情馈西部”西部爱心联盟立项活动荣获三等奖。四是学院进一步完善党员服务站管理机制,为无职务的党员设岗定责,提供了服务群众、锻炼自我平台。
7、推进文明修身工程,扎实开展学生工作
学院以“文明修身工程”为载体,以构建“和谐阳光、品牌阳光、活力阳光”为工作导向,创新工作思路,打造学生工作的特色和品牌,在各方面均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学风建设方面,大一新生重点抓好养成教育,组织晨读和晚自习,倡导课前十分钟到教室活动,成立了学风建设督导小组,开展学习和等级考试“一帮一”互助活动,努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诚信教育方面,积极开展诚信教育建设工程,现已有54个班级成为“免监考”班级;在志愿者服务工作方面,学院成立了红十字会,以“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贡献力量”为主题,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09年,我院共有六个志愿团体和个人荣获福州大学“十佳”志愿服务荣誉称号。在2010年第四届青年志愿者服务月活动中,全院共有2784名志愿者参与“奉献青春,服务海西”活动,全院师生共奉献服务时间11146小时,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培养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提高了学院的社会影响力;在体育、文艺方面均取得了可喜成绩。在福州大学第38届田径运动会中,我院分别获男子学生甲组团体总分第五名、女子学生甲组团体第二名、男女学生团体总分第四名、体育道德风尚奖、学生群体“振奋杯”第二名的好成绩。2009年5月下旬,我院86名学子参加了“福州市马尾区纪念建国60周年暨五四运动90周年团员青年演唱比赛”,摘得桂冠。在征兵工作方面,学院通过大力宣传和出台优惠措施,号召大学生应征入伍报效祖国,全院共有130多名学生踊跃报名应征入伍,经过严格的体检、政审、考核,共有19名同学被批准应征入伍,福州日报、海峡时报、福州大学校报、马尾区有线电视台分别对我院的征兵工作做了相关报道。通过努力,学院团委荣获“2008-2009年度福建省五四红旗团委”,这是目前全省唯一一所获此殊荣的独立学院。
8、加强对外交流合作
第一、2009年5月,时任院长陈躬林教授等一行五人赴台参加“第一届两岸教育合作与证照接轨论坛”,并到台湾交通大学、台湾中国科技大学、淡江大学、数德科技大学、嘉南药理科技大学等五所高校考察交流。分别与台湾中国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资讯学院签署了“学术交流合作备忘录”。今年3月份,我院派出3名优秀学生作为首批交流生到台湾中国科技大学学习,为进一步加强学院与台湾高校的交流与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2009年8月,我院师生代表王胤和刘磊,参加了由马尾区组织的自行车环台活动,从台北出发历时9日,骑乘998公里,顺利环台。此行为两岸人民自行车环台首创,增进了两岸民众沟通,让台湾青年进一步了解、关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第三、今年4月19日至28日,我院第二批赴台考察团一行10人到台湾世新大学、玄奘大学、暨南大学、嘉南药理大学和台湾中国科技大学等5所大学进行为期9天的考察学习。考察团认真调研台湾民办高校的办学经验与专业特色,得到有益的启示与借鉴;与玄奘大学签订了校际合作协议,与台湾中国科技大学、世新大学、暨南大学达成派遣师生赴台交流学习的合作共识。5月,学院出台《阳光学院赴台交流学习学生选拔条例》,第二批赴台交流学习学生将于9月份成行。
9、充分发挥工会凝心聚力作用,提高学院民主管理水平
2009年5月15日,我院工会正式成立。工会的成立有利于提高学院民主管理和科学决策水平,充分发挥教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动员全院教职工以主人翁精神投身学院的改革和建设,促进学院健康发展。11月我院教职工首次组队参加福州大学第38届运动会获得了男教青组第三名、男女教职工团体总分第七名的好成绩。2010年4月,玉树地震发生后,为帮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重建家园,学院工会号召全院教职工向灾区人民捐款,共筹得善款24900元。
10、做好平安文明校园建设工作,确保和谐校园建设有序进行
第一、学院于2009年10月20日至11月20日精心组织开展了以“安全第一、关爱生命、从我做起”为主题的消防安全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系列活动,以第十八个“11.9”消防宣传日的契机,开展了“人人参与消防,共享平安生活”的“消防演练”活动,提高了全校师生防灾减灾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自救互救、疏散救援的能力,为创建“平安稳定和谐校园”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第二、2009年9月中旬、11月下旬学院先后出现甲型H1N1流感病例。学院严格按照省教育厅、省疾控中心、福州大学等有关领导专家的指导意见,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扎扎实实、不打折扣地做好各项防控工作。在学院甲型H1N1防控领导小组的指挥下,政工队伍、行政后勤、各系、各部门齐心协力,奋战在防控甲流工作一线。学院通过横幅、宣传栏、广播、简报和《致学生、老师及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开展了强有力的宣传教育工作,在严格执行防控预案前提下,针对疫情采取停止食堂集体用餐、分餐配送、分时段下课、控制学生外出、全体师生佩戴口罩等应急措施,全院师生积极配合,全体政工投身于防控第一线,充分展现了学院政工队伍坚实的战斗力。在广大师生的配合下,学院有效地控制了甲流在校园内传播,切实有效地维护校园的安定稳定。
第三、2010年,学院出台《关于开展文明校园建设的实施意见》,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以“创建平安保稳定,构建文明促发展”为主题的文明校园建设活动,努力建设平安、文明、和谐的校园。今年3月至今,学院根据省综治委《关于开展学校及周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认真部署做好校园安全工作,各系、部层层排查存在的安全隐患,落实整改责任人,并明确整改措施、整改时限,确保校园安定稳定。
二、2010年主要任务
第一、认真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福建省2010 一2012 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实施意见》以及《福建省教育厅关于支持民办高校加强内涵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深刻领会“后大众化”时代民办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一步明确我院的办学理念与人才培养特色,并落实到教学计划修订与课程体系的改革中。
第二、认真抓好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继续推进精品课程建设,发挥省级立项项目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按照教务部教学评估任务分解表和阶段工作安排,整改薄弱环节,规范教学管理,提升教学质量;强化实践教学,加快实验室和实践基地建设。
第三、继续抓好师资队伍建设“一号工程”。加大招聘力度,落实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政策,引进 “双师型”教师和“实务专家”;建立绩效评价体系,明确各系列岗位职责,完善激励机制;加强师德建设,树师德楷模,提高师德水平;根据“夯实大一、强化大二、引导大三、服务大四”的原则,做好做实导师工作;推进“双百工程”,邀请百名名师和百名实务专家进校园。
第四、继续深化拓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牢牢把握服务中心、建设队伍两大任务,充分发挥党组织服务群众、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重要作用。积极打造学生工作特色品牌,建立健全学生核心能力培养体系,规范和扶持院、系学生品牌活动,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第五、集全院力量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各系、部要将就业创业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和学科体系建设中,满足学生职业需求;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生涯规划活动,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充分挖掘专兼职教师及校友的资源,形成全员参与就业工作的格局。
第六、开展创建文明校园活动,构建和谐的阳光文化和阳光精神。抓好教风、学风、校园环境建设,倡导教师教书育人,培养学生文明诚信,提升校园文化品位,营造干净、美丽、温馨的校园新风貌。
各位代表,同志们!
我院已经走过了九个年头,明年是建校十周年,站在新一轮发展的起跑线上,准确定位,明确目标,抢抓机遇,促进发展,是每一位阳光人的光荣使命,更是大家的共同责任。我们要有“弯道赶超、弱者胜出”的精神,齐心协力,奋发进取,为推进学院新一轮创业发展做出自己积极的贡献。
谢谢大家!
|